招生热线:

18773273345

13786221687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门洪拳”

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牛官堡武狮”

湘潭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武术)

湘潭市武术队训练基地


首页 >> 传承谱系 >>牛门洪拳及其源流 >> 合肥牛门洪拳及其源流
详细内容

合肥牛门洪拳及其源流

合肥牛门洪拳及其源流

全球功夫网安徽站 杜怀津  日期:2014年02月02日  点击:1731315  

导读:在快马加鞭的马年伊始的春节正月初三假期中,本站特地发表合肥民间传统武术之中的一支奇葩--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门洪拳》《牛官堡武狮》年前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古街隆重揭牌的主要传人、牛门洪拳第四代掌门人、肥东县十大民间艺人、湖南湘潭武术协会顾问、湘潭洪川问道武馆馆长、年已七十的武术家牛和厚先生撰写的“牛门洪拳及其源流”的民间传统武术历史纪实文章,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在春节假期的闲暇之时共同分享。

全球功夫网安徽站讯   在快马加鞭的马年伊始的春节正月初三假期中,本站特地发表合肥民间传统武术之中的一支奇葩--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门洪拳》《牛官堡武狮》年前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古街隆重揭牌的主要传人、牛门洪拳第四代掌门人、肥东县十大民间艺人、湖南湘潭武术协会顾问、湘潭洪川问道武馆馆长、年已七十的武术家牛和厚先生撰写的“牛门洪拳及其源流”的民间传统武术历史纪实文章,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在春节假期的闲暇之时共同分享。

1528181833123421.png


年已七十的武术家牛和厚先生

1528181835936496.png 

1528181837599388.png

1528181841973230.png

1528181839927176.png

 

牛和厚老师在揭牌仪式上表演的武功

                      

                          牛 门 洪 拳 及 其 源 流 初 探

 

                                   序言


    武术乃中华之国粹、民族之精魂,其内容之丰富、门派之纷繁,不胜枚举。然先师言:“家不过内外、派不遇南北。”他之所以能历数代而不衰、经百世而传流。探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三:其一、能振奋民族精神,强身健体抵御外侮;其二、伸张正义除暴安良;其三、防身健身祛病延年。今天他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工作之余打一趟拳、行两趟剑,的确是一种高尚的美的艺术享受,特别是当今进入老年化社会,人们去公园练练养身功、打打太极拳,对构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和谐社会更有它独特的现实意义。因此整理国宝乃当务之急,令及吾辈更责无旁贷。
    肥东县长临乡牛官堡村被誉为“武术之乡”,诚非虚传。“牛门洪拳”自清光绪年间一直沿传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牛门洪拳”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和一整套练功方法,并传有许多拳术、器械套路。尤以大小洪拳为看家拳著称。同时他还留下许多历来被视为秘不外传的练功绝技和技击方法:如软硬气功与擒拿散手等。
    牛官堡武术“牛门洪拳”主要创始人是:牛瀚章先生和牛洪川先生。
    清末牛官堡先后出现两位德艺双馨的武林高手。牛瀚章先生,人们都尊称他牛三教师,练就铁布衫、金钟罩之功,游历江湖以保镖为生,后从军报国威震大江南北,中晚年回乡设馆授徒自创大、小洪拳;牛洪川先生,清末有江湖誉为“江淮大侠”之美誉,他得高人指点练就飞檐走壁之轻功绝技,一生扶危救困劫富济贫。誉满巢湖之滨江淮大地。晚年回乡授徒、行医,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清末民初国破民贫,我牛官堡男女老幼无不习武练拳,主要是保家自卫,但由于门户之见,这一精粹仅在我牛氏门中代代相传,昔受肥东县体委之约为挖掘宝贵武学遗产使“牛门洪拳”这一地方拳种不至失传,近日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鄙职根据县文化部门领导的指示精神据自己多次采访,和先辈们代代相传的资料、故事、趣闻及相关史实撰写此文,作为对先辈们敬一点孝心,对“牛门洪拳”的传承尽一点绵薄之力。


   牛和厚      文


一九八六年五月初稿  ,二零一二年十月第二次修改


                                    
一、源


    探我“牛门洪拳”之源,首先还得从少林宝刹说起,古云:“天下功夫出少林”,此言当否姑且不论,然少林寺被誉为“天下弟一名刹”确非虚传。少林寺虽历经“三大之灾”但每每都能劫后重生并偶然。据河南登丰县文史考,鼎盛时期有僧兵五百、真徒千余。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曾邀十八位武术名家来少林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留传于后。可见少林武术对后世无疑是有极大影响的。据考“牛门洪拳”实属少林派之南少林与武当少林,溯根寻源还得从两位大师说起:牛瀚章先生系安徽省肥东县长临乡星二村人(原含肥东乡牛官堡小郢牛村),牛官堡其实是个人名,明末清初由牛官堡、牛关堡、牛照堡兄弟三人迁徙至合肥东乡巢湖北滨居住,后来照堡又迁居山东,关堡部分移居店埠以东,唯官堡一脉与关堡部分仍定居与长临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丁繁衍官堡一族逐步形成今天的庙前牛、中份牛、井份牛、小郢牛、涧埂牛、三家牛等村落。
牛瀚章先生大约生于一八四二年,卒年不详。据先师所言瀚章先生自幼从家父习武,其父乃清代武举,因一次疏忽与武状元无缘,回乡后忧郁而死,从此家道中落。瀚章先生十五岁外出再投高人,练就铁布衫、金钟罩之功,尤以硬气功铁砂掌见长,其类功夫均是先生回乡后在一次舞狮盛会上的表演才为众人知晓,先生学成后主要以保镖为生,当时活跃在南北镖局,后又参加太平军,南征北战颇负盛名,后太平军失败才隐居乡里,开始收徒。此时洪川大约八九岁光景,拜在三叔门下习武达三年之久。
    因瀚章先生为人耿直,常为乡邻排忧解难,故牛官堡上下几村都尊称他“牛三教师”,关于牛三教师之父考武状元一事,乡里也流传一个遗憾的故事:据说其父在武状元考试中已经连过三场,在状元殿试时最后一项跑马射箭中他也三箭百步穿扬且状元在握,已经博得皇上与众文武官员的一致好评,但是他为了在皇上和众官员面前再露一手,在第四次试射时他将弓反背在肩上,不料一用力却伤了左臂,因此与当年武状元擦肩而过,回家后闷闷不乐而死。这对当时年幼的小瀚章打击很大。
然牛三老师中年返乡设馆授徒,他在洪拳“总手”、“封手”、“洪门手”等众多手法上自创“大小洪拳”,同时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总结出自己的洪拳理论,一直流传今确实难能可贵,并先后在洪川、善甫等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武术的种子。在小郢牛、中份牛村形成一个支流,堪称牛门洪拳之一代宗师,功昭千古。
    牛官堡武术“牛门洪拳”的另一位宗师乃被誉为“江淮大侠”的牛洪川先生。牛洪川先生与牛三教师是同祖同村人,大约生于一八七二年正月。洪川先生自幼从师与三叔后偶遇长临河万家河口一尼庵内之慧云大师,后随大师云游江湖、练功达数年,练就上乘功夫——轻功。
    据先师所言洪川先生有踏雪无痕、过水无绞、屋上行走如履平地之功。施口大河(即淝泘)他只需三一小瓦在水中游动之浮力而飞身渡河,他走起路来可将身后长辫甩直,可见其功力非凡。
功成后立志以技报国、劫富济贫、扶危救困,曾先后游历于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江浙和两广等地声震大江南北、淮河两岸,清末有“江淮大侠”之美誉。
    洪川先生遇高人慧云大师在乡里也有一段趣闻:洪川先生幼年小名叫“小四子”,其父与长兄早年亡故,剩下孤儿寡母,家境十分贫寒。据传八岁那年乡里遇到大旱灾,因与村中三虎家争水受傉,之后才发愤从三叔习武,后因每日早起拾粪至长临河南头万家河口一尼姑庵内见一道姑晨练,他即每日留心偷习,数日之后道姑召见问其故,洪川磕头认错,哭诉原委,道姑怜其贫弱且习武心真,于是暗收其为徒,每日寅时练功达三年之久,无人知晓。
    这一年又遇大旱,又与其村霸争水,洪川一怒之下将手中铁锹猛地向土埠墩上一插,谁知道一下尽入土数寸,连锹裤也浸入一半并说:“你兄弟三人有能拔出者我马上让水搬车回家。”乡霸兄弟见小小年纪来者不善,转凌为笑主动让水。其事轰动全村,后来将其事告之其师。慧云大师叹息说:“你我之事本不该为外人知,今已泄露实属天意,我在此不能存身也,我走之后你若有心于功夫,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去裕溪口码头等我,要知练武先修德,天外有天不可造次。”不久其师隐去,洪川将其事告之其母与牛三叔,牛母深明大义,竭力支持他外出学技,并得到三叔瀚章先生的帮助。后来据他回乡时回忆说:“他到裕溪口后经大师介绍拜在她的师兄门下一去就是五年,可能在现在江浙一带。后因母亲病重奉师命返乡并帮助三叔一起设场授武舞狮兴村。三年后应邀外出保镖,自觉功力浅近继续寻师习武,后至四川青城山练就上乘功夫——轻功。
后因参与反清运动和义和团遭清政府通缉才回归故里,隐居于庙前牛村西当时在村里声望极高的族人牛从孝老先生家之夹墙内,一待就是三年,其间暗传从孝先生之三子牛善璧武功、武医。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洪川先生又再度出山与其高足牛善璧正式设场授武、组织狮舞,从此才在家乡崭露头角,然其轻功绝技一直不为人知。他曾给长临河洗澡堂当过挑水夫、他曾应长临商会之邀与江南响马在巢湖有过一场水上恶战、他携人独走七十二根梅花桩过三只大船力敌数人而大获全胜,从此轻功为众人所知,并威震肥东乡。他曾路经六家畈起死回生救回一条人命,免除两家官司而名扬“四鼎”。他与当时有“南京到北京,神手唐殿清”之美称的唐殿清先生是挚友,并多次领其高足牛善璧、牛善平去合肥与其切磋武艺。他在故乡几数十年除收徒授技外,一生行侠仗义、劫富济贫、抑制豪强同情弱者,深得百姓拥戴,最后因三次为世代务农老人牛维发家排忧解难触怒强盗而无辜死于盗贼枪下,终年仅五十八岁。洪川先生的早逝对牛官堡武术、对牛门洪拳的发展都是一重大损失。他的死我地百姓代代相传着这个悲痛的故事以表怀念。
    事情是这样的:牛维发乃牛官堡庙前牛村人,后迁居于罗店奚家岗村。他家世代以种田为生,为人忠厚老实,由于节衣缩食,生活略宽余,在那弱肉强食的时代因此常受到一些流氓地痞之欺,一伙不速之徒曾三次绑票(明抢)。第一次他家付出大洋五十块,可不出三天票贴又至,他出于无奈只好请本家牛老先生洪川前来排解。牛洪川并未推辞,因为其中有的就跟他练过武的。于是当晚赶到维发家中在给了若干账物后,洪川对大伙说:“乡下人攒几个钱不容易,兔子不吃窝边草,你们不可太放肆,有机会四爷带你们出去见见世面。”当场众强贼诺诺连声、敢怒而不敢言。谁知不过数日,牛维发又收到绑票,牛家又找到洪川,洪川也觉得为难,知道这伙人非善良之辈,想了想说:“不如办桌酒席请一下他们,我想他们不会不给面子的。”维发答应了回去照办,中午众强人均已到席,席间洪川又耐心开导大家:“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要走正路、务学业。”说话间早有一恶棍按奈不住,他悄悄地从桌肚底下伸出手枪,据传这是事先就安排好的,谁知洪川先生观颜察色,早有防备、胸有成竹,他一边说话一边从长衫里摸出枪来慢慢放在桌角边,当场众强盗个个面如土色、毛骨悚然。他们完全知道眼下谁也不是他的对手,稍有不侧,一个个皆有性命之忧,于是强装笑脸,忍气吞声喝酒猜拳应付场面,并满口答应改邪归正,席散拜别而去。洪川先生出于江湖礼节起身相送,刚至二门,牛维发一看洪川先生枪放在桌上未带,可能也是先生大意疏忽急忙说:“四爷,枪嘛!”洪川一听心中一怔,反觉不妙,但此时又不好回头来取,只好强转话头笑道 :“剩娘(方言骂人),送他们要带枪作甚。”就出门去了,众强盗一听,喜出望外认为机不可失,并嘀咕说有他在常截我们财路,往后日子不好过,于是决定见机行事,在离村大约三条田埂处(约三四百米)他们才坚持请四爷止步少送。洪川先生道了谢一拱手转身回归,就在他转向一瞬间只听见“砰、砰”的两声枪响,牛老先生应声倒下,众强盗撒腿便跑,村上听到枪声知道事情不好,维发一家一齐奔向村后,到洪川身边时,只见血染长衫,洪川先生手抚胸口倒在田沟里,维发一家放声大哭起来,以为先生已死。这时只见到洪川轻声说:“他们走了吗?”维发一家见洪川未死惊喜万分,抬头看看哪有人影回答说:“早就跑掉了。”洪川这才说:“不要紧,快扶我回去。”他一家一听这话转悲为喜顿止哭声,因为人们知道洪川先生医术高明又有自制的灵丹妙药,非不治之伤,是不足为道的,因此全家人一齐上前将先生从田沟里搀扶起来并派人回去扎好担架准备回家再说。
     谁知道这伙奸凶并未跑得太远,他们在村后一个叫湾塘的塘坎底下埋伏起来,想探个究竟,因为他们清楚如果洪川今天不死,今后他们一个个都得死在他的手里。他们先是听到哭声心中高兴,后来突然没有了哭声,知道事情不妙。那个向洪川开枪的人小名叫丁四,更是害怕说:“事情是大伙弄出来的,看来老狗未死,他不死今后我们日子都不好过,不如现在一不做、二不休,铲草除根。”众强盗诺:连声又顺着塘坎原路返回。他们见众人正簇拥着洪川先生,于是就急忙对天连发数枪,吓跑众人,维发一家知道事情不好,但仍扶着先生。谁知道这伙杀人不眨眼的强贼来到洪川面前,尽管维发一家人跪在地上苦苦衰求,他们还是近距离地朝先生连开三枪,然后落荒而逃。
    就这样,一位身怀绝技、心地善良、走南闯北数十载、好事做了千千万的一代豪侠,一位行踪飘忽、抑强助弱侠肝义胆的武林奇士竟死在一伙无名鼠辈的凶枪之下。悲哉,叹哉!这是民国二一年的事。
关于牛洪川先生的习武授武、行侠仗义、救死扶伤之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不能一一细述。然牛洪川先生自牛瀚章先生离乡后自创大、小洪拳小手,并综合他练功习武之精髓授以牛善璧先生“四门拳”、“水浒拳”、“八极拳”等,并传以“八卦游龙剑”、“六合刀”等器械和许多练功方法。同时先生还留下了接骨疗伤和多种功法修练的武术秘籍,在牛官堡庙前牛村形成一个支流,一代宗师功不可没,名垂千秋。


二、流


    牛善甫、牛善平两位先辈乃牛官堡武术牛门洪拳之第二代传人。他们很小就跟随瀚章先生习武,后来洪川先生回乡后又拜在洪川大师门下,深得真传。据说闹水鬼毛人那阵子他们带着徒弟们主要值夜班。一天晚上大约凌晨一点左右,突然听到锣声,一民兵说在他家的屋顶上看到一毛人,二位大师一听,他们正好巡逻至西大巷内,由于情况紧急,他两显露壁虎游墙功夫直接从山墙游戈上屋,为众人惊叹不已。不久牛善平先生去了芜湖,在沿江一带以保镖为生。牛善平先生平生仗义疏财、武德高尚, 在沿江一带名声颇大。后被芜湖大华饭店聘为副经理(实为保镖),在此期间他也授技收徒。据我伯父说当时从裕溪口乘小火轮去上海,只要带着他的名片或能证明你是他的族人,是可以免费的,由此可知先生在沿江一带的声望非比一般。
    一九五六年国家武术协会副、上海武协负责人王子平先生(昔日故友)曾两次来函邀请他去上海任职,一次因特殊原因,一次因年老体弱未能前往,此乃牛门武术不能远闻的一大憾事。
然牛善平先生晚年回乡,无私奉献设馆授技。我曾与牛进康老师多次拜访他老人家,他虽年至耄耋,但仍为我们做做比划,谆谆教导,不厌其烦,精神可佳。其子牛进瑞得其真传。自牛瀚章先生之后牛善平作为第二代传人在中份牛村影响很大。
牛善璧乃牛官堡庙前牛村人。牛从孝先生之子排行老三,后来很多人都称其三爷,因当年牛洪川先生躲避请政府通缉,隐居在牛从孝先生家夹墙内达三年之久,从孝老人一日三餐,厚待之。后感其恩暗中传授善璧武功、武医达数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善璧先生才思敏捷、悟性极高,又有洪川大师亲自指导,功夫日渐长进,二十岁左右就能随洪川一道去施口、肥西二夹、撮镇、梁园等地设场授艺。洪川先生去世后,他不忘师训继续在各地授徒行医。据牛进常老人说:一次他跟师父一道去二夹教拳,晚上来了一个姓吴的汉子,虎背雄腰,看来也是练家,非要与三天爷比试比试,三爷一再谦让,好话说了一大堆,可那姓吴的汉子就是不买账,并说如果不比试一下先生下次就最好不要来教拳了。师父无奈只好稍束腰带说:“好吧,恭敬不如从命,试试吧。”“在场的徒弟们也个个摩拳擦掌,觉得终于看到真的了”进常老人说,他们在场上走了两圈,那姓吴的求胜心切,不答话,一个紧步靠近三爷,伸出右手一个单手擒方腊之式直取师父,谁知师父不慌不忙,一个左转身狮子回头让过这一招,乘势飞起一脚落在姓吴的屁股上(手下留情),只见他连跄数步站立不住,一头栽出一丈有余,姓吴的爬起身来狼狈至极而去。
    解放初牛善璧在长乐集设馆收徒,据家住长乐的牛进义老人说:他亲见在长乐集南头牛市边,三爷赶集与许多人一道说说笑笑打牛市经过,不料突然被西汪节一个庄稼汉(名不详)从后面连手围腰抱住,那汉子五大三粗,比牛老师高一头、阔一膀,有股蛮力,他能从村上挑两个石  到集上约三里路(和别人打赌所为),所以有人开玩笑撺掇他跟三爷试试。(在乡里常常是练蛮力不相信练武术的)这时牛三爷一再劝说,叫他松手,谁知他反而越抱越紧,一旁赶集的熟人也来解围说话,可那壮汉半开玩笑就是不松手,当时牛老师和他僵持了好一会,我们也为他担心,怕丢了三爷的面子。牛进义,外号人称“老杆子”的说。后来只听三爷大喝一声“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往下一蹲,一个金蝉脱壳之式,那庄稼汉已从他背上向前飞出数尺,爬在地上满口是血,门牙掉了两颗。从此大家都知道牛善璧先生果然武功了得,后来据那大汉说牛三爷身材虽不高大,身体似很瘦弱,可抱住他像抱着一捆柴一样。
    牛善璧先生不仅武功超群且医德高尚,他的跌打伤科得到了洪川老师的真传。由于他的家境尚好,一般都是不要钱的,我地百姓无不称善。
    一九四九年农历乙丑年腊月三十下午,庙王村抬来一位妇女,因大年三十收拾屋舍不慎从高空跌下,经善璧先生诊断乃大腿髋关节被扭脱臼。疼痛难忍、动弹不得,请求牛先生治疗,按封建传统习俗大年三十吃了年饭是什么生意也不做了,什么病也看了,总之过年了什么事都得放下了。牛先生有些为难,因为这是一个妇人,而且这个治疗复位又不是在一个很方便的地方,加之是三十,道古人是在乎这些的,于是一再推辞请他抬到别处去,只病家无奈只得抬回,谁知抬至途中又返回来,他们知道抬回家中病人无法忍受其痛苦,到别人家年三十了更是没有愿意看,何况这种病只有找三爷,于是苦苦衰求并答应愿加倍付疗治费用。
    牛善璧先生看看病人痛苦的样子,又看看这一家当时的处境,他破例了,他叫病家按照他的要求把病人安放在他家夹墙房里的病床上,并要求至少要三个壮汉将其按住,只留下受伤的那条腿。牛老先生徘徊在厅堂之中,抽上两袋烟,只见他猛地脱去长衫疾步进入房内来到病者身边,只听“嘎嚓”一声中,那妇人大叫一声“疼死我了”,叫声刚落,牛先生已转回到堂屋,穿好长衫,抽上一支烟;等那妇人穿好衣服后,他走进屋里对众人说:“让她下床试试吧!”众人在惊恐之中方才知道刚才是怎么回事。那妇人下得床来居然能立地行走,这家人一见,神了,喜出望外,不胜感激。问起医药费来牛老先生分文未取说:“都年三十了,哪家不忙着过年,快回去吧,只是今后干活要小心些。”这家人千恩万谢地连夜回家了。
这件事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成为一段佳话美谈。
    可谁也没有料到牛善璧老先生就在第二年身染重病,不久就抱病仙逝,年仅五十岁。他的早逝对牛官堡武术、牛门洪拳的传承与发展确系一重大损失。现在牛老师仍遗传有《牛官堡武术汇宗》和《伤科跌打药方》共四卷珍贵遗产留于长子牛进康先生处,我因为县体委撰稿才有幸得见其秘籍。
    牛官堡武术在牛善璧、牛善平两位先生的努力下,他们汇牛三教师与洪川大师所授武术为一体,互相切磋、探索、研究、增缺补漏,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汇总,合二为一,开成今天的《牛门洪拳》。
    牛善璧先生去世后,其继承重担历史地落到其长子牛进康老师身上。牛进康老师生于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农历壬申年,号牛犇。自幼随家父善璧先生习武练功,深得家父真传,幼年童子功基础扎实,十来岁就拳法娴熟并精通各种上器械,刀、枪、剑、棍无所不精。牛进康先生不光练武而且习文,他天资聪明,文武德兼修,解放后从事教育事业,一直任小学校长之职。他一面教书,一面继承艺扬牛门洪拳,先后在复兴、长乐、团结等地设场教拳,深得群众敬仰,特别是他思维敏捷,好学上进,在认真研究了牛门洪拳的基础上,结合遗父真正把牛瀚章、牛洪川二位宗师的所传内容融为一体,扬长避短,继承发展了牛门洪拳。
    牛老师于一九五0年、一九五六年、一九五八年、一九六四年、一九八四年曾多次组织牛官堡狮子灯,除了对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的有极大贡献外,特别是大大地推动了我村的武术运动,吾辈亲见一九五0年那场狮子灯后的武术表演,就在我家门口,因人太多,我家门前一棵二人才能合抱的大枣树被压倒了,当时牛善璧、牛善平等许多武术前辈纷纷登场献艺,最后因进康老师与其弟牛进玉对棍中那檀木棍突然打断才收场,谁知我们的祖师爷就是那年走了。另外一九六四年那年狮子灯后的武术表演,我当时已正式和牛老师同场表演了,我们亲见老师舞动的铁棍乃学校的单杠,约三十来斤,他舞动起来上下翻飞呼呼生风。一九八四年在肥东县体育场上我表演了达摩仗和醉剑,他表演了青龙刀仍不减当年,赢得场下观众一片喝彩与掌声。
牛进康老师不光教书育人授以武育德,同时还继承发展了其先辈留下的跌打伤科事业。他教书到哪里、行医到哪里,退休后定居于长乐集,一面教武一面行医,扶危救困,创“葆康诊所”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牛老师于一九九七年六月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牛老师在病重期间曾多次要我去抄录他的祖传药方,出于情感我一直没有这样做,后来他仍将家传跌打损伤“没药”一方抄录于我,包括炮制方法,叫其子送到我家,让我至今感动不已。
    牛进康老师为人正直、慷慨大方,教徒行医从不计报酬,没有家族门户之见,对牛官堡武术和狮舞作出了巨大贡献,德高望重,深得我地百姓的敬仰与赞许。
    牛进瑞老师乃牛善平先生之子,在中份牛、牛徐等地颇有影响,解放初期也曾在中份年设场收徒。据牛中平说当时牛中干(其子)、牛中玉、牛和贵等都拜在其门下,后因家境等原因未能坚持下来。我和中平曾多次拜访过他,他总是笑着说:“孩子,多少年不练了早忘了。”一九七九年牛徐村牛求义先生邀请进康、进瑞二位老师去晚宴,我陪同进康老师一同前往,我练了一趟“四门”,康老和求义练了小洪拳对练,进瑞老师练了趟“八极拳”,当时他已年近天命,但仍步法轻灵、稳健,动作潇洒大方,这是我唯一一次见到他的练功。牛进瑞老师作为牛门洪拳的第三代传人,他的影响要小一些。
    牛和厚乃牛门洪拳的第四代传人,一九四五年正月生,今年六十八岁,中学高级老师,自幼受家父的严教苛训练就扎实的童子功,十岁那年正式拜在牛进康老师门下,由于本人性格温顺天资不错、悟性亦好,甚得老师厚爱、器重,跟随师父三十余年从未间断,后来我又三赴上海,从牛进常老人、牛和炳老师探求牛门洪拳(牛和炳兄当时任浦东国术馆顾问),从奚潘良老师学习武术与武功体疗,特别是得到家兄牛和炳先生的悉心指导,在拳术理论和擒拿散手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一九七六年在进康老师的支持下,我在星二学校一面教书一面教武,办起了学校武术队,学员达三十多人,时间达五年这久,以牛二虎、牛中举练得最好,常常代表学校去会社、区、县表演。
    一九八四年借庐州灯会之机与少林寺电影掀起的武术热,我与进康老师一起正式在村上开馆收徒,学员达数百人,并请来师兄牛中平、牛和法前来助教,声势浩大,人员遍及几个公社、数十个大队,时间达三年这久。
    一九五八年、一九六四年产两次协助牛进康老师训练武术队,组织狮子灯会,并同场舞狮领球并参加武场表演。特别是一九八四年在牛官堡狮舞面临失传的情况下,我和老师借庐州灯会之机积极组织舞狮队伍,组织武术队人员,一面训练狮舞一面教授武术,日夜辛劳无私奉献达两个多月,那次灯会去肥东与合肥表演获得民间艺术一等奖。后来我又与牛老师一起于一九八六年、一九九一年组织过两次狮舞参加县级与乡级的民间活动,那时牛老师年事已高,主要领狮与武场表演,即由我带领长子牛毅与其他师兄弟们为主要成员。
    牛进康老师仙逝后,狮舞一停就是十年,一九九九年、二00一年。我当时已在外地,受大队和村干部之邀,我又再次回乡组织狮舞,我当时想尽最大努力,保留老一辈遗风,带小青年们训练狮舞、锣鼓、文场吹笛和武术队全由我一个指导并邀请吴保余我的徒弟,牛中平、牛和法前来协助,时间达一个多月,演出那天并要求村上请人拍了录像,担心这一瑰宝失传。
在武术上我始终牢记牛老师和牛庆三先生的遗训,为继承发扬牛门洪拳和中华武术事业不断追求。
    一九八七年我调入撮镇中学任教高中语文,在校长郭道炎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并征得牛进康老师的同意,在教学之余收徒授艺,并于一九九八年正式设馆“洪川武道院”开馆授徒,主要教授祖传“牛门洪拳”,时间达十年之久,弟子达数百人,主要有汪邦明、温佑超、付章翠、方东、郭嘉、宣扬、温金玉、李邦耀等,后因身体原因停办。
    有人要问教书又教武是否有些不务正业、影响教学,其实不然,第一我当时教武全是免费,就是开馆以后也是这样;第二我的每届学生的高考成绩一直在全县第二,九六届出了一个文科状元宣海林,这是撮镇中学史无前例的,那一年我的语文单科成绩全县第一。我本人曾获得省级优秀班主任,数十篇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并于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获得县、市级高中语文大奖赛一等奖,被破格录用为中学高级职称,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在肥东县、合肥市教育界也小有名气。在我看来不在乎你在干什么,而是在乎你是否用“心”,用“心”去干了。
    二00二年我应邀去原合肥中锐国际学校任教达六年,其间仍不忘传授牛门洪拳,收徒授技,直至二00七年离开教育岗位。
00七年在长子牛毅的支持下在湖南湘潭创建“洪川问道馆”,耗时六年,新建武馆与各种设施,现正在发展中,其目的皆为不辱先辈遗命,传承发展牛门洪拳与中华武术事业。 
    二0一一年、二0一二年我又两次专程返乡为“牛官堡舞狮”与“牛门洪拳”撰文拍摄影像,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奔波。不管今后情况如何,但我自觉得我努力了、尽责了,虽然很累很累,但我无怨无悔。
现在我一边管理武馆与传授牛门洪拳、一边正撰写《牛门洪拳源流初探》一文,并着手把《牛门洪拳》之套路器械、功夫祖传秘籍整理成文,并打算用两年时间为先祖师牛洪川写部传记小说,一来使牛门洪拳不至失传;二来其文化瑰宝不敢独专,应回归武林,为全民健身服务;三者让先师之英名与武术、武道、武学世代留传光照千秋,以告慰千辈们在天之灵。
    最近,二0一二年四月十六日、六月二十一日、十月八日,《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分别以《江淮大侠牛洪川传奇一生》、《昔有侠义牛官堡,一剑光寒照四方》与《昔日舞狮震庐州,如今难觅兽王影》为题对先祖师牛洪川先生、牛官堡武术之乡、牛官堡狮舞作了大版面的报导。此内在原因与我数十年孜孜以求宣传发展扩大牛老先生、牛官堡狮舞与牛门洪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坚信有一份努力就会有一份收获。
    牛中平先生、牛和法先生均生于一九四五年,中平先生先拜在牛进瑞师父门下学习牛门洪拳,七十年代后期又拜在牛进康老师门下,特别是我从上海回来后所学东西需要对手,这样我和中平先生来往较多,切磋武艺常常到深夜才回家。也有机会让我们共同研究,把善平先生和善璧先生、进康老师与进瑞老师所授内容进一步整合统一。中平先生虽家境困难,然其酷爱武术,为人忠厚、正直,常常不辞劳苦、不计报酬为牛官堡狮舞和武术队服务,一九九八年我邀他至撮镇为“洪川武院”授拳达二年之久。牛和法先生与其他师兄弟一样也是牛进康老师之学生,但都因为生计问题而未能坚持。
    总之,我之所以能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武术事业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通过我是一名正式教师,生活有基本保障;其二、有一个好内助,家里的事大部分由她料理,而且任劳任怨,对我从事的武术事业大力支持;其三、对传承“牛门洪拳”和“牛官堡狮舞”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我从幼年的兴趣爱好到青年时的苦练暗修、到中年时的研究与探索,直到现在的决心传承与发展,家父与先师们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极大,特别是先祖师牛庆三老先生赠书一事使我至今不能忘怀。
    那是在文革期间,我们只有三个人每周一次晚上去长乐小学跟进康老师暗暗学武,庆三先生也常常去看看并经常在收功后对我们说:“现在像你们这样坚持练老祖宗武功的人几乎没有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练呀!”后来我才知道庆三老人与家父和善璧祖师爷皆是挚友,且都是跟随洪川大师练过。庆三老人解放前是长乐集汇丰米行老板,解放后也一直在长乐工作,因当时洪川大师与祖师爷们经常有赶集、喝茶、吃饭、洗澡、听戏之习惯,因此与庆三先生是师徒更像是朋友,常起居于他家。庆三老人练静坐功,享年九十一岁,在他病重期间,他特意叫其子牛中炳把我叫到他家,在病榻上老人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牛官堡武术的继承今后就看你了,你要坚持练功,不能辜负进康老师对你的厚爱。”并把珍藏多年的祖传秘籍拿出来给我,他说:“这些书都是洪川老师亲手交给我的,因为那里练武人中大多识字,这些书只有我看得懂,现在我全交给你了。”我当时感激涕淋,跪在先生床前接过秘籍,如获至宝,回家用了数天时间将其抄录下来,并将原籍归还于老先生,老人家拿着原籍也很激动,连说:“我不要了,我不要了。”
    这事对我触动极大,一直是我后来不懈努力与奋斗的动力,我自觉得传承牛官堡武术“牛门洪拳”与牛官堡狮舞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

 

 牛门洪拳第四代传人牛和厚  撰文

                                          
                                
 

综上所述现将牛门洪拳之源流列表如下:


第一代宗师    (清末民初)
牛瀚章        (小郢牛村人)  尊号牛三教师
牛洪川        (小郢牛村人)  尊号江淮大侠

 


第二代传人    (解放前后)
牛善璧        (庙前牛村人)  尊称璧二爷
牛善平        (中份牛村人)  尊称平二爷
牛善甫        (中份牛村人)

 


第三代传人    (二十世纪中期)
牛进康        (庙前牛村人)  尊称康先生
牛和炳、牛进常、牛进一      (庙前牛村人)
牛进瑞、牛进权     (中份牛村人)

 


第四代传人    (二十世纪后期至二十一世纪初)
牛和厚        (庙前牛村人)
牛中平        (中份牛村人)、牛和法     (三家牛村人)
牛中仁、牛中干     (中份牛村人)


第五代传人                                                                                                        

牛毅、牛然、付章翠(女)、牛中虎、牛中举、牛和勇、牛和军、牛小军、牛力、范洋河、宣琪、张红梅(女)、汪邦明、汪礼劲、张保、吴保余、温佐剑、宣洋、李邦跃、朱传兴、杨叶强、李月、赵鑫洲、夏明川、方东、郭嘉、黄万能、李建军、李大强、温金玉、宋勤侠(女)、刘刚、温银玉(女)、丁杰刚、牛振亚、            牛欢、王洪


 

武馆地址:

总馆:岳塘区板塘乡摇钱村71号(板塘粮库对面)

九华馆:科技大学北门(锦绣世家斜对面)



招生热线:

18773273345 13786221687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话直呼

    • 18773273345
    • 13786221687
    • 刘馆长 :
  • 馆长个人微信

技术支持: www.jz5x.com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